評測: Audient Evo 8 錄音介面

簡而言之

Evo 8 的外觀很有質感,而且從類比/數位輸入,到類比輸出的延遲很低。只是 6.3mm 的輸出為非平衡輸出,這部分跟說明書不符,購買前要考慮一下。

使用體驗(整體優缺點)

盒子很好看,外殼跟盒子吸得很緊。正常情況下只要拿好外殼,靠重力就可以把盒子打開。不過裡面如果是空的,就需要甩兩、三下才能打開。

外型很有質感,只是長灰塵時會很明顯看得到灰塵,所以我平常把它當音量旋鈕時,會把盒子裡附贈的小蓋子蓋上去,灰塵會稍微少一點。可惜因為那個蓋子在旋鈕附近有縫隙,所以還是會有一些灰塵跑進去。

大大的旋鈕加上其段落分明的回饋,讓人在調整時會覺得很舒壓。而且很方便調整音量—用 Evo 8 的硬體或軟體都能調整。

有人覺得 Evo 8 比其他錄音介面,有一個不方便的點,就是沒辦法在硬體上一口氣看到所有設定;但若用 Audient 的 Evo 軟體介面,在一個螢幕上就能顯示所有設定和錶頭(音量計、 Meter ),所以我覺得硬體不是問題,反而是優點,因為硬體看上去很整潔。加上我個人的習慣,我都會用雙螢幕,所以一個螢幕放 Evo ,一個螢幕放樂譜和 Evo 8 附贈的 Cubase Element ,這樣使用上滿方便的。但如果上到 Evo 16 的話,一個螢幕就會放不下所有 I/O (輸入、輸出)。所以想要一口氣看到所有 I/O 設定和錶頭的話,就需要更大的螢幕、更多的螢幕或其他錄音介面。

廣告標榜有 Evo 8 有 4 個輸出,但這四個輸出(在 Evo 軟體中)其實是 2 個雙聲道輸出。如果要有 4 個獨立輸出的話,就要調整輸入的左右平衡來達到。例如把某個輸入先送 0 dB 到 Output 1/2 ,再把 Pan 調整到只有左聲道,就會變成只有 Output 1 有聲音。值得慶幸的是,這兩組雙聲道輸出是可以獨立混音的。

還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如果用豆腐頭(充電器)的 USB 來幫 Evo 供電的話,這個錄音介面就只是會閃爍的盒子而已。可以輸入、調整輸入跟輸出的音量,但是沒辦法輸出訊號。我猜這是因為沒有軟體的幫助,它就會恢復原廠設定,也就是每個輸入的 Volume (不是 Gain )為 -∞ dB,所以訊號壓根就不會送到輸出去。

至於 Smart Gain ,其實也沒有多 Smart 。 Smart Gain 只是幫你用比業餘人士久一點的時間定 Gain 而已,所以其實不是很必要,也不需要打廣告打得那麼兇。如果你錄音或現場混音經驗真的不夠,應該是要學習怎麼定 Gain,而不是交給程式來解決。有一點經驗的人,邊轉 Gain 邊看錶頭,就可以比 Smart Gain 還快了,而且也比較放心。

內部數位混音器延遲

Evo 8 的說明書標示其內部數位混音器延遲( DSP Mixer Roundtrip (In to Out) Latency )在 96.0 kHz 時為 0.281 ms ,實測為 0.28 ms,符合。如果要真正的即時監聽,最好要選到 5 ms 以下的,對於有在玩音樂的人才不會感覺到延遲。

我個人是只要聽到延遲超過 10 ms 的聲音,就會感覺吉他和唱歌的聲音怪怪的,可能是因為和原本的聲音產生干涉了。

想要測試的話,可以用拍手或節拍器這種比較短的聲音來看自己能忍受多少延遲。

軟體處理之延遲

以下皆為 Cubase Element 12 顯示的資訊,依據輸入和輸出合計造成的延遲作排序,由慢到快。

採樣率 (kHz) 採樣數 (samples) 輸入 (ms) 輸出 (ms) 總計延遲 (ms)
44.1 512 13 14.5 27.5
96.0 1024 12 14.5 26.5
44.1 128 4.4 5.5 9.9
96.0 256 4.0 5.4 9.4
44.1 32 2.2 3.5 5.7
96.0 64 2.0 3.4 5.4
44.1 16 1.8 3.5 5.3
96.0 16 1.6 3.4 5.0

穩定度

單軌輸入,一個雙聲道輸出,96 kHz 下的以下三個數據。

  1. 最快發生 Audio Drop 的時間。
  2. Evo 軟體的 CPU 使用率峰值。
  3. 整台電腦的 CPU 使用率峰值。

電腦只開 Evo 軟體、 Cubase 、記事本、工作管理員。 Cubase 只輸出節拍器。

Samples Drop at (s) Evo (%) Overall (%)
1024 > 600 10% 25%
512 > 600 15% 25%
256 > 600 20% 30%
128 > 600 20% 30%
64 > 600 25% 30%
32 60 35% 40%
16 15 70% 80%

另外用 HWiNFO 觀察,發現在 Buffer size 為 32 samples 時,已經發生 CPU Throttling 了。這可能是因為我的筆電*性能不夠好,所以負荷不了。

若用四軌輸入、 96 kHz ,測試結果如下。基本上跟上面單軌輸入的結果一樣。

Samples Drop at (s) Evo (%) Overall (%)
64 > 600 25% 30%

單軌輸入,設定在 128 Samples 或更低的情況下,只要有開其他程式,在 3 分鐘內都會有機會發生 Audio Drop 。但每個人的電腦性能不一樣,所以還是要以自己測試的結果為準。建議一定要找時間測試,不然實際要用的時候很可能會出事!

* 我的筆電是 ACER SF314-56-592L , CPU 是 i5-8265U ,有 12 GB RAM , Cubase 和 Evo 軟體安裝在 SSD 上, Cubase Project 儲存在 HDD 上,測試時是插電、最高效能的模式,加上額外風扇散熱,電量 100% 。(注意,因為使用時 Cubase 和 Evo 軟體都已經載入記憶體內,加上過程中沒有錄音或存取檔案,所以只要 RAM 夠多, SSD 和 HDD 基本上不影響效能。)

上電後 XLR 輸入阻抗(DC)

不論將輸入的 Gain 或 Volume 設定在多少,直流輸入阻抗都是以下的數值。下面測試 Line 輸入和 DI 輸入時也是。

2(+), 3(-), 1(GND)

(本圖片改自WikipediaOmegatron創用 CC BY-SA 3.0授權的File:XLR pinouts.svg。)

說明書標示輸入阻抗( 2 → 3 )大於 3 kΩ,實測為 13.55 kΩ ,符合…嗎?因為我手邊沒有符合他輸入頻率範圍(20 ~ 20 kHz)的訊號產生器,所以以上數值僅供參考;這些數值無法測出 Evo 8 的真實的輸入阻抗為多少。

上電後 Line 輸入阻抗(DC)

2(T/+), 3(R/-), 1(S/GND)

說明書標示輸入阻抗大於 10 kΩ ,實測為 26.3 kΩ ,數值供參考。

上電後 DI 輸入阻抗(DC)

說明書標示輸入阻抗為 1 MΩ ,實測為 1 MΩ ,而且是非平衡輸入,數值供參考。

Line 輸出、耳機輸出電壓

將峰值達到 Evo 軟體顯示(數位) 0 dBFS 的粉紅噪音送到 Line 輸出,測得最大交流電壓為 1.6 V ( 6 dBu ),平均 1.45 V 。 而 Evo 8 的說明書標榜 Line 輸出的電壓最高可以達到 2.7 V ( 11 dBu ),實測衝不到這個值,差了約三倍的音量( 5 dBu ),這應該是電表測量的誤差造成的。

不過在相同(數位)音量的情況下, Evo 8 比我電腦的音效卡還要大聲 2 倍。也就是說, Evo 8 設定在 10% 音量時,聽到的音量相當於把我電腦的音效卡設定在 20% 時的音量。而且 Evo 8 也比較容易推動大阻抗的耳機,不會像電腦的音效卡會造成爆音。然而如果你用 Superlux TM58S 或其他麥克風收你自己唱歌或彈吉他的聲音,送到耳機的聲音很小,會造成監聽的困擾。所以建議買耳塞式的耳機來監聽自己發出來的聲音。

旋鈕的一個刻度,從電腦音量條看,比 1% 還要小,所以可以調到真正想要的音量,而不像在電腦上調整,都是以 1% 為單位來調的。

Line 輸出只有 Tip 跟 Sleeve 之間有電位差, Ring 跟 Sleeve 之間沒有。所以實際上輸出是非平衡輸出,這跟說明書標示的平衡輸出不符。

參考: https://www.radioworld.com/tech-and-gear/that-thing-a-solid-state-mic-preamp-project

備註:我的電表是 TASI TA801C ,測交流電壓時的輸入阻抗為 10 MΩ 。

Line 輸出阻抗(DC)

測試方式:轉接成XLR母頭後,用電表量穩態電阻。

上電(接 USB 到電腦)後的結果如下圖。

斷電後的結果如下圖。

說明書標示輸出阻抗小於 100 Ω ,實測為 44 Ω ,數值供參考。

耳機輸出阻抗(DC)

測試方式:同前。

上電後的結果如下圖。

斷電後的結果如下圖。

說明書標示輸出阻抗小於 50 Ω ,實測為 13.3 Ω 以及 16.0 Ω ,數值供參考。

耳機輸出頻率響應

把數位 0 dBFS 的白噪音 WAV 檔輪流輸出在「電腦內建音效卡 (Acer) 」和「 Evo 8 耳機輸出」,音量 100% ,並用 Evo 8 的 XLR 輸入接收聲音,得到的頻譜如附圖。(圖中白色比紅色大 5dB 。)因為二者都是以 100% 的音量來輸出,所以產生一些爆音( Distortion )還可以接受;加上原本的白噪音音檔就不是很完美的白噪音,所以有些許偏差,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這部分我還無法看出孰低孰高。

幻象電源

四個 XLR 輸入的 Phantom Power (48V) ,可以獨立開啟或關閉,不像有些設備是一次開啟兩孔或更多。而且 48V 可以直接在硬體上面操作,使用上還算直觀。

測試過四個孔都可以正常操作,只是剛打開 48V 的瞬間,錄音會看到很明顯的突波。 Evo 8 像大部分的設備一樣沒有做防突波的設計。

性價比

整體來說,在 7,200 元台幣的這個價位,能買到 4 in / 4 out 的錄音介面,而且功能還算齊全,性價算高了。不過有些功能因為付的錢還不夠多,就被閹割掉了。如果想知道詳細功能,可以去看官方介紹說明書

同樣是 4 in / 4 out 的 Focusrite Scarlett 4i4 3rd Gen 要 9,000 元以上,比 Evo 8 貴 1,800 元,但我覺得還算合理,畢竟 4i4 有他們家專屬的 Air Mic Preamp ,很好聽;而且 4i4 有 MIDI 輸入、輸出,這兩個特色在 Evo 8 上面都沒有。詳細規格可以去看 4i4 的官方網站

然而 Evo 8 的四個輸入是 Combo Jacks ,所以 6.3 mm 或 XLR 都可以做輸入,這點滿方便的,比 4i4 好。

可惜在輸出方面, 4i4 又贏回來了,因為 4i4 的說明書標示有平衡輸出; Evo 8 標示平衡輸出,但我實測卻發現是非平衡!這點很不優。

簡而言之, 4i4 是真的做得很好。而手頭比較緊的人則可以入手 Evo 8 。

總結

Evo 8 有很多吸引人的點,諸如四個 Combo 輸入、過軟體時的低延遲、軟體能設定 Gain 、獨立開關的幻象電源、價格便宜一些。

但同時也要注意其缺點,像是無法在硬體上一次看到所有音量、必須接電腦才能設定音量( Volume ),以及沒有 MIDI 輸入和輸出。

以上分享僅供大家參考,一些不專業的評測而已。在購買任何設備前,還是要三思,並了解所有優缺點之後,再行購買喔!

另外,如果有任何缺漏的點、上述內容勘誤或有一些建議,再麻煩用「關於我」頁面中的 E-mail 來聯繫我。感激不盡!

感謝你看到最後,所以誠摯附上我之前在幫活動錄音時, Evo 8 默默付出的照片。四個輸入分別是控台區收音麥克風(收觀眾)、舞台區麥克風(收表演者沒拿麥克風的聲音)、音控台 L 、音控台 R 。兩個輸出是送給控台的,這樣我就可以用電腦放音樂了 :D 。

Rays

使用 Hugo 建立
主題 StackJimmy 設計